熊孩子迷戀網(wǎng)絡游戲 刷掉父母萬元治病錢
現(xiàn)在正是暑假期間,孩子在家里有了更多的時間看電視、玩手機。然而,在監(jiān)利縣上車灣鎮(zhèn)分洪村四組有一名12歲男孩,他在家玩手機時,不經(jīng)意間玩掉了父母銀行卡里面的錢接近一萬元。
記者來到男孩家時,孩子的母親很著急。據(jù)了解,男孩小鄭今年12歲,馬上就要上初中了。一星期前,他找家人要手機玩,他媽媽隨手將手機給了他,然后就外出忙農(nóng)活了。孩子接過手機后,點開了一個游戲,看到有一個“快手直播”板塊,點開后,提示要付款消費。
隨后,“快手主播”要小鄭將身份證拍照發(fā)到剛注冊的微信里面,很快找到了銀行卡密碼。然后,要小鄭輸入銀行密碼購買“豆豆”與虛擬“禮物”。一次幾元到幾十元不等,4天時間內(nèi),花費了3000多元。同時,小鄭玩的另一款CF手游,也花掉了6000多元。
積累幾年的血汗錢,就這樣被兒子花個精光,小鄭的父母感到心疼,他們立即到當?shù)剜]政儲蓄所打印出了清單,共有10張憑證,消費100多次,總金額9648元,全是游戲幣。
夫妻兩人以種田為生,除了供養(yǎng)一家人生活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,家里根本沒什么積蓄。小鄭的母親幾年前患有子宮肌瘤,由于沒錢手術,只有保守治療,準備慢慢攢足錢后再去手術。誰知,剛剛存了一點錢,就被孩子丟進了游戲里。
為了找回錢,小鄭的姐姐按照登錄的“快手直播”與“CF手游”兩種游戲,播打了客服電話,客服說在48小時后作出答復,但沒有提到退款事宜。
按照相關規(guī)定,禁止未成年人網(wǎng)絡游戲付款消費。那么,小鄭一家該怎么辦?記者也咨詢了律師,根據(jù)《民法總則》第十九條的規(guī)定,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,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經(jīng)其法定代理人同意、追認,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、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。因此這個案例中的小朋友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,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,打賞主播,顯然也與自己的年齡、智力不相符,應判定為無效行為。
律師建議,小鄭的父母可以和直播平臺協(xié)商,要求返還相關款項。我們也提醒廣大家長,要告訴自己的小孩,不要亂點付款游戲,否則,錢很難被追回來。
孩子想玩手游 家長該怎么辦? 歡迎大家參與討論!
來源:無線荊州/江漢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