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紙情思,追憶故人,是一種會呼吸的痛。農(nóng)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(jié),俗稱“七月半”、也叫“鬼節(jié)”。對于城里人來說,似乎是一個平常的日子。但在我們江陵十里八鄉(xiāng),都會以家族團聚、宴請、寄冥錢、燒袱包等諸多形式,來祭拜祖先和懷念已故親人的習俗傳承至今?梢赃@樣說,這一天不亞于過清明節(jié)。甚至在鄂西地區(qū)更有“年小月半大”的俗語,以表示對“七月半”這個節(jié)日的重視。
一年一度的“七月半”,大街小巷真是熱鬧。每逢此節(jié),家家戶戶都要擺上香燭宴請老祖宗。特別是早晨的菜市場是最喧鬧不過了,好像所有的菜都不要錢似的,據(jù)說,今天的豬肉賣25元一斤,也供不應(yīng)求。但人人還是拎著滿滿的菜籃子、或鼓鼓的環(huán)保袋滿載而歸。
女兒他們從滬回來,老婆一大早也去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買了許多菜,由于下午有事要外出,只好趕在中午準備了一桌七月半“打發(fā)爹爹婆婆”的豐盛佳肴;她按照習俗為我們已故的親人,祭拜的有板有眼,待傍晚再給老祖宗們?nèi)ニ停┘堝X。雖說這是一般人家祭拜祖先,祈求祖先庇福的日子,也是中元節(jié)成為民俗節(jié)日的主要原因。
曾記得小時候,中元節(jié)的前后幾天,母親特別地叮囑:我們尚小的姐弟三人夜晚不準外出玩耍。只因有關(guān)“七月半”很多似懂非懂的故事,嚇的我們都乖乖地呆在家里。每年過七月半,家中堂屋一張古色古香的方桌上擺滿約十套酒杯筷子,待豐盛的飯菜上齊,母親開始喊道:“列祖列宗都來喝酒,保佑子孫健康平安……”頓時,家里一片沉寂。
不一會,哥姐他們幫忙先把每一只杯子斟滿酒,再把筷子放在飯碗上,俗稱“叫飯”;母親沉默片刻口中說道:“請列祖列宗上坐,您(郎)們喝酒吃飯吧!”不一會兒,將杯中酒少許倒在地上,拿下碗上的筷子,我們站在一旁像看西洋景一般,且偷笑亦不敢言。待此儀式完畢,我們幾個一哄而上,扒在飯桌美美地享受過節(jié)的美食。
飯后,母親叫上姐姐拎著準備好的大包小包,在屋外找一處空地,拿出袱包、紙錢等祭品,堆成像一座小山一樣,用火柴徐徐點燃,且口中念念有詞。那幾天,路邊、空地到處都是燒紙錢的人群和飛揚的黑色紙屑。眼前的一切,彌漫著一道獨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,與其不如說是對逝者的懷念,亦是對生者的祈福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逐漸明白中元節(jié)的習俗,乃是中國傳統(tǒng)倫理思想“博愛”的延伸。而結(jié)合“目蓮救母”的古典故事,也有助于孝道文化代代相傳。因此,中元節(jié)是一個具有記念意義的節(jié)慶,讓后輩以這個日子來緬懷故人、感恩惜福。
常聽老人們說:“人死后會變成鬼魂,悠游于天地之間!边@只是一個傳說。其深切體認到:中元節(jié)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,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;二是發(fā)揚推已及人,樂善好施的義舉。這乃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(fā),富有人情味。所以,希望我們在慶贊中元節(jié)的同時,應(yīng)該相信科學、破除迷信、期勉互愛。
人生何其長且無常,月亮何其圓亦有缺。讓我們心存感恩,弘揚孝道,向善生活,珍惜身邊的人。
2019年8月14日袁丹銀中午寫于鶴棲庭園
歡迎光臨 江陵網(wǎng) (http://www.shzhaxx.cn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