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1-10-13 16:10 |
---|
簽到天數: 405 天 [LV.9]大名鼎鼎
小編
 
- 積分
- 241316
|
640.webp (5).jpg (90.58 KB, 下載次數: 4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8-10-22 09:33 上傳
在郝穴長江堤畔,有一尊古老的鐵牛,俗稱鐵牯牛。它前腳直立,后身俯地;高昂著頭,獨角指天,怒目逼視著江水,其勢威嚴。如今,已成為千里江陵的地理標志。在這江水相隨,柳樹相牽的地方,既是孩子們游玩的樂園,亦是戀人幽會的樂土,更是游子魂牽夢繞的鄉(xiāng)愁。前不久,有幸看到中華詩詞學會會員,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張樹林老師(筆名:風裳水佩)的詞,題為《鶯啼序·江陵鐵!罚
荊江角端①屹立,捍云沙翠遠。
鶴飛舞,搖曳蹁躚,漫步斜道歸晚。
至明旦,青天碧浪,無邊柳絮南風卷。
任波濤橫虐,千年望穿霄漢。
歲在咸豐,九載半夏,鑄鐵牛以岸。
游魚淺,群燕高空,峋峋然聚望眼。
綠陰旁,鱗波似皺,落紅處,殘歌如翦。
篆銘文,福我下民②,唐公③仁善。
注:
①、角端: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祥瑞之獸名,此處指鐵牛。
②、福我下民:鐵牛身上的篆體銘文,譯為“為我治下的百姓造福無窮!”
③、唐公:咸豐年間荊州太守唐際盛,為了治水,鑄造鐵牛。)
讀罷,被這醉紅浩瀚且氣勢磅礴的詩句所震撼。真可謂:于和諧時代,吟詩大美江陵,賦筆追憶情滿,怎不叫人嘖嘖稱奇。生在江陵、長在郝穴的我,為家鄉(xiāng)有一尊的古老鐵牛,感到高興和自豪。
江畔鐵牛,昂首蹲踞,位于郝穴的西北二公里處的長江大堤的險要磯頭,于咸豐九年鑄造。其形狀為獨角獸形,前立后蹲,高踞堤岸,俯視長江,身長3米,高1.8米,寬0.9米,尾右盤長1米,外實內空,重約2噸,堪稱萬里長江第一獸。每到傍晚,吸引了眾多人到這里游玩。
也許有人要問:為什么要在江堤鑄造鐵牛?因為“鐵牛能鎮(zhèn)住洪水,源于興風作浪的水中蛟龍懼鐵;且按五行之說,牛屬土,土又能制水。鐵牛集二者于一身,故用之鎮(zhèn)守江堤。”所以,這一尊鐵牛,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,當你走到鐵牛旁,竟會看到一塊刻有“鎮(zhèn)安寺”三個字的異形石頭,默默地豎立在那里。正因如此,解放前,當地老百姓也習慣把它叫“鎮(zhèn)安寺鐵!。你們是否知道,這尊鐵牛為什么沒有舌頭?跛了后腿。據說當時鐵牛建成后是很完整的,為何成了現在成了這般模樣?談到鐵牛的傳說,既有幾分神話,也有幾分傳奇。
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——有一條孽龍被鎮(zhèn)壓在荊江大堤下,它不服從管制,每到桃花汛期時都要拼命掙扎,企圖逃跑,江水被它折騰得濁浪翻滾,好幾次它險些掀翻了大堤。于是,在孽龍腰部鑄造了一頭鐵牛。鐵牛初鑄成后,還能忠于職守、老老實實的蹲在那兒鎮(zhèn)江。可是,時間一長,它不再安分守己了。當它看見長江對岸(即:公安縣南五洲)那邊莊稼蔥綠,饞得垂涎三尺。每到天黑,它縱身跳到長江游到對岸,張牙舞爪地吞噬著一片莊稼,不一會兒,好幾畝莊稼被它吃得干干凈凈,再逃回到北岸。
鐵牛每天如此,農民的莊稼被它踐踏得一片狼藉,江南的農民不知是何方怪物作蘗,便派人輪流暗中窺視,方知是對岸的鐵牛過江吃了莊稼。人們暗暗著急:這鐵牛吞吃莊稼事小,若是那蘗龍趁機作亂再掀倒大堤,兩岸的百姓又要慘遭洪魔的肆虐。最后,聰明的江南人想了一條妙計,決定在江南岸邊鑄造一個銅質的放牛娃,來管束這個貪吃的鐵牛。有一夜,鐵牛又過江來吃莊稼,銅娃看見,即刻高舉牛鞭喊道:“民贈你身,為何不為民效力?快快回去”。鐵牛不聽規(guī)勸,大口大口地嚼吃莊稼。銅娃見狀便大發(fā)雷霆,狠狠地朝著鐵牛的饞嘴一鞭打去,將它的舌頭打掉了,鮮血淋漓地鐵牛轉身撒腿就跑,銅娃跟著又是狠狠地一鞭子甩過去,打跛了它的后腿。鐵牛逃回后,反復回味銅娃的話,又想到長江兩岸的人民對它的期望:“與德貞純、守捍江濱”,從此以后,它再也沒有離開過鎮(zhèn)江的位置。至今人們還經常稱贊鐵牛有忠于職守、品質崇高的精神。
萬里長江,險在荊江。每逢桃花汛期,淫雨霏霏不停,江水猛漲,江堤時有潰口的險象。汛期洪水像惡魔一樣,吞沒莊稼,毀壞房屋,害得百姓家破人亡,妻離子散,背井離鄉(xiāng),情景凄慘。郝穴鎮(zhèn)志記載,江堤曾遭到五次潰口,給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損失。如今郝穴的龍二淵,就是洪魔的“杰作”。自新中國成立后,國家撥付專項資金,動員全民皆兵,修筑江堤。而且還要年年加固江堤,年年有人防汛。所以,以后人們把荊江大堤由原來的“命堤”改稱為“金堤”。
讓郝穴人民最難忘且值得驕傲的是,于上個世紀1958年2月,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乘坐“江峽輪”, 冒著鵝毛大雪來到我們的家鄉(xiāng),了解荊江大堤的險情,視察了郝穴的蔣家彎,還親自撫摸了鐵牯牛。后來,國家領導人陸續(xù)也在荊江大堤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。特別是在“98”大汛期間,鐵牛磯灘面遭受嚴重沖刷,洪水已漲到了鐵牛的腳下。為確保堤防安全,黨中央安排解放軍官兵駐守江陵郝穴一月之久,譜寫了一曲“人在江堤在”英勇奮戰(zhàn)的抗洪之歌。
一座鎮(zhèn)江鐵牛,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,它依然揚著頭、瞪著眼、張著嘴,面對長江,與江堤同在……走進掩映在綠樹叢中的鐵牛,會看到一塊長形的巨石上鐫刻著“江濱公園”四個大字,吸引前來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。因此,鐵牯牛的古老,紀念亭的妖嬈,在新時期煥發(fā)出嶄新的風采。
江陵百年鐵牛:見證長江的水漲水落。當我們徜徉在江畔,吟誦“高峽出平湖,當今世界殊”的偉大詩句時,濤聲不再依舊,長江的水宛如小溪溫潤流淌……唯有鐵牛仍然匍匐在巍巍江堤,好像在輕輕地訴說著江陵古老而年輕的故事……(袁丹銀)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