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ZuSheng 于 2014-12-18 23:45 編輯
123456_副本.jpg (48.3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4-12-18 23:43 上傳
【解】 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(jié),不可草率馬虎,也不要為了面子鋪張浪費,才是真孝順。祭拜時應誠心誠意,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,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!墩撜Z》云: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”中國古禮特重葬禮,而重視喪葬之根本目的是在教化活人,以此來培養(yǎng)人們的道德品性和反哺報恩的觀念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很容易夾雜勢利的因素而不純粹,唯有對死者,沒有欲望,只有真情,F(xiàn)在當然可以改革葬禮儀式,不必厚葬,但一定要有對父母的真情,切不可流于形式。 父母過世以后,每年要定期(父母的祭日、清明節(jié)、冬至節(jié))祭祀父母、祭祀祖先,這是一種緬懷父母祖先恩德的活動。父母在生的時候,我們要愛敬自己的父母,父母不在了,我們對父母的那種懷念,也是一生不改!特別是要更加努力地來做人、行義,不可以做出虧欠父母、讓父母蒙羞的事情,要對得起父母的在天之靈,這也是對父母盡孝啊! 人生在世,父母與我們最親,給我們的恩情也最重。所以,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對得起自己的父母。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(jié),把孝養(yǎng)父母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業(yè),用心努力來完成,做到仰不愧于天、俯不怍于地,心胸坦蕩地立足于天地之間。千萬不要上演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”的人生悲劇,這種心痛一定會纏繞我們一生……使我們的內心經常會在自責與后悔的陰影下痛苦地煎熬著,無法得到安寧。切記,切記!如果生前不盡心奉養(yǎng),讓父母寒心而去,死的時候花一大把錢,那就是太顛倒了,這是大不孝啊! 所以,我們要把孝深深地根植于我們的心中,尊重、感恩、頂禮我們的父母,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,僅此一恩已經足矣,更不用說難以報答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莫論父母的是是非非、恩恩怨怨,他們也是人,豈能事事明理、處處正確?無論如何,當他們老了,糊涂了,脾氣古怪了,不通情理了,我們要把他們當孩子疼、當孩子愛。原諒寬容每一位天下的老人,珍惜老人的好心情,哪個不是我們的白發(fā)親人,我們哪個不會變成別人的白發(fā)親人? 《孝經》云:“立身行道,揚名于后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”孝到了終極,是要立身行道啊!要讓父母成為圣賢人的父母,這是大孝!大孝的人,要以身濟世,救濟這個世間,正如古人所講的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