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1-10-13 16:10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405 天 [LV.9]大名鼎鼎
小編
 
- 積分
- 240593
|
640 (30).jpg (69.0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3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3-11-9 11:30 上傳
江陵縣熊河中學
凡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江陵縣熊河中學工作過,上過學的人,都干過一種農活。那就是一一到學校的沙嶺農場挖花生,我們稱“刨花生”。
我上小學、初中、高中時(70年代)那時,全國的學校都在貫徹“學生也要學工、學農、學軍”的最高指示。作為農村中學,“學工”沒條件,“學軍”不現(xiàn)實,最可操作的就是把偉大領袖的最高指示落實到轟轟烈烈的“學農”活動中。于是,學校發(fā)動師生在白馬樊湖和熊河沙嶺村開墾了兩個面積上百畝的校辦農場。
師生到樊湖農場主要是挖“泥炭”(各種濕地粗纖維植物腐爛后的堆積物,可以一塊塊挖出來曬干了做燃料,做肥料)、種水稻。到沙嶺農場主要是種花生、養(yǎng)魚(四口魚塘是77、78屆高中同學挖出來的)。
沙嶺農場的沙壤土最適合種花生。四月中下旬,師生們就在地里播下了希望的種子,期待著秋天的收獲。不同于現(xiàn)在品種選育后花生果可以直接從地里拔出來,那時的花生果拔起藤子后大部分會留在地里,需要人工一寸地一寸地去挖出來。挖花生效率最高的方式就是用鐵釘耙刨。
學校組織刨花生一般在10月上中旬,持續(xù)7天左右。那段時間全校學生的課堂就在沙嶺農場(名曰開門辦學)。同學們每天早上帶著一張釘耙(一種帶齒的鐵制農具,非常適合翻挖沙土),一個小孔竹籃,一副碗筷,從家里直接趕到沙嶺農場(7點半各班點名記考勤),按照學校分配給各班的地塊開始勞動。
家住街上的同學家里沒有釘耙怎么辦?辦法總比困難多嘛,關系好的農村同學會給他們帶上一把。那個年代,農村誰家沒有一兩張釘耙呢?班主任老師會安排男生拔花生藤,堆放在一起,女生圍坐一起摘花生藤上成熟的花生。摘完藤上的花生后就開始刨地里的花生了。全班同學一字排開,每人負責一米寬左右,坐在地上爭先恐后往前刨。
剛開始,大家輕松地從沙地里刨出一顆顆白胖胖的花生,一會兒就有小半籃了,既新鮮好玩又有成就感,勁頭十足。兩三個小時后,膀子就酸了。長時間坐在濕地上,衣服也濕了,很難受的。這時候老師就開始做宣傳鼓動了。一會給同學們講講故事,一會讓能歌善舞的同學表演個小節(jié)目,疲勞和厭倦也就隨之驅散了。
十二點左右,從公路上“突突突”開過來一輛紅色“290”四輪拖拉機,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!那是學校給參加勞動的師生送免費午餐來了。幾大筐米飯,幾大桶油花花的豬肉燉蘿卜(或白菜)從拖廂里抬下來。食堂的師傅按班級把飯菜分好,各班生活委員帶幾個同學把自己班上的那一份飯菜抬回來,愉快的午餐正式開始!可以想象,一二十個班級,幾百上千名師生在花生地里一起吃飯,那風卷殘云的場面是何等壯觀!
刨花生勞動期間,學校每天都會殺一頭肥豬(學校小養(yǎng)豬場自養(yǎng)的)犒勞師生。那種在野外幕天席地和老師同學一起“大碗吃飯,小塊吃肉”的快樂簡直無法形容,這樣的記憶恐怕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。當下流行的小資情調的野餐根本是不可同日而語的。
刨花生勞動是在分花生的高潮中結束的。最后一天放學前,學校會給每個參加勞動的同學分幾斤花生。經檢查驗收合格后(標準是抽查若干處,每平方米刨不出三顆花生),各班同學帶著自己的籃子,依次來到土丘一樣的花生堆前排好隊,學校后勤處老師用一個小筐子滿滿盛上一筐子花生,倒進每個同學的籃子里,讓大家?guī)Щ厝ィ鳛閷滋炫倩ㄉ鷦趧拥莫剟。提著花生走在回家的路上,那種用勞動獲取報酬和獎賞的愉悅與自豪洋溢在每個同學臉上。
最最開心的一次刨花生是我剛升到高中的1976年10月那一次。記得是10月中旬一天的下午,我們正在刨花生,突然學校音樂老師用高音喇叭喊起了口號,大意是擁護華主席,打倒四人幫。起初我們一臉茫然,不知道“四人幫”是什么,是哪四個人。后來聽到明確喊出打倒王洪文、張春橋、江青、姚文元之后,我們還是懵懵懂懂,疑惑不解。隨后,學校領導通知:明天暫停刨花生,全校師生上街游行,慶祝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!頓時農場上空一片歡騰,大家敲釘耙、扔籃子,表達內心的莫名喜悅。
進入八十年代后,學校教學活動逐步走上了正軌。學生雖然每年也還要到沙嶺農場參加種花生、刨花生的勞動,但時間短了很多。后來初、高中畢業(yè)年級學生還可以享受免勞動待遇。我1981年回母校任教后,也帶學生去刨過花生。遺憾的是學校再也沒有殺豬,給師生提供免費午餐了。
李東升 2023.10.31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