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5-7-8 16:19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1259 天 [LV.10]名揚四海
管理員
站長大叔
   
- 積分
- 129583

|
上海市最新一次私人、私企客車投標拍賣會,車牌最低中標價突破8萬元大關,令人咋舌:8萬元,能買一輛車了。很多人關心,上海私車牌照會不會一直漲下去?而價格攀升的背后,有何因素推動?緩解城市交通擁堵,牌照拍賣能解決根本問題嗎?請看記者調查。
平均中標價超過8.3萬元,不少市民表示難以承受
2月23日,上海市2013年2月私人、私企客車額度投標拍賣會舉行,最低成交價和均價出現(xiàn)大幅上漲。本月上海私車牌照最低中標價83300元,較上月大漲8300元;本月平均中標價83571元,較上月上漲8239元,這也是上海車牌價格首次突破8萬元大關。
有網(wǎng)友發(fā)微博感嘆:“看來今后丈母娘不止問女婿有房有車,還要問你是滬牌嗎?”
本月上海私車額度投標當天,市民劉先生正好出差在外地,但還是做好了投標準備。前兩個月,他都因為車牌價格太高放棄了。這次聽說上海對新能源汽車實施免費上牌政策,他希望參與投標者少點,價格能有所回落,但還是事與愿違。
在上海,消費者一般是先拍好車牌后再買車,牌照額度有3個月的有效期。但也有不少人是買了車以后再去拍車牌,在取得車牌正式上路前,車主可向公安交警車管部門申請3次共計45天的機動車臨時移動證。而超過3次和有效使用期限后,機動車上路就屬于交通違法行為,一旦遇交警查獲要被扣分和罰款。
隨著車牌價格的不斷上漲,被迫放棄投標和落空者增多,馬路上“光屁股”的新車有增無減,很多車主都是違規(guī)躲著警察偷偷開。而萬一遇到交通事故車輛受損,保險公司也會以“不合法上路”為由拒絕理賠。
市民李小姐2011年4月買了新車,一直因為車牌價格超出心理價位而屢次放棄,結果車牌價從3萬余元一路上漲。2011年10月,李小姐最終無奈地選擇了上外地車牌。
剛性需求推高拍賣價格,公車改革或為刺激因素
對此次上海私車牌照拍賣最低中標價的陡升,有關政府部門給出的解釋是“由于前期積累大量剛性需求集中釋放”。
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上海私車拍牌的中標率都較高,一般超過1/3,有的還多于1/2,較之北京車牌幾十分之一的中簽率,投標人的成功率很高。如果按照較為理性的逐級出價方式,最終的中標價不會如此之高。
記者查閱了自2012年1月起的相關數(shù)據(jù),發(fā)現(xiàn)最低中標價一直維持在5萬余元至6萬余元,漲跌互現(xiàn),但主要是漲,幅度并不大。直到去年底時,價格才直線飆升。而這一上漲趨勢與去年底上海各區(qū)開展的公務車改革在時間上相吻合,二者是否存在聯(lián)系?記者向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門求證,雖未得到明確答復,但有關人士也沒有否定這一說法。
據(jù)了解,目前上海除崇明縣外,十余個區(qū)都陸續(xù)在開展公車改革,公務員按照職級每月拿車費補貼,不再享受公車配用。據(jù)一位政府內部人士透露,公車改革后需要公務員自己購車上牌的人數(shù)“保守估計有數(shù)千人之多”。而這些公務員一旦購車后,需要盡快能拍上牌照,否則于公于私出行都不方便。因此,他們在拍賣出價時往往就高不就低,必然推高車牌價格。
年前,記者在浦東新區(qū)某鎮(zhèn)采訪,發(fā)現(xiàn)原來按職級配車的公務員都自己買車了。該鎮(zhèn)一部門負責人坦言,去年底,他自費花了近7萬元拍了一張車牌,當時覺得太高,現(xiàn)在看看還便宜了。
瘋狂價格背后,不排除“黃!蓖稒C炒賣
針對本月上海車牌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,上海市交通港口局表示“將研究措施,堅決抑制車牌價格過高過快上漲”。這表明,車牌價高除了正常需求外,還有不少投機炒賣的因素存在。
盡管有關部門多次申明,上海車牌是允許車輛上路的額度拍賣,車牌本身是沒有價格的,但由于可以過戶轉讓,無形中車牌被賦予了稀缺資源的價值,甚至不少人將車牌視作保值增值的商品。而不少機構和“黃牛”嗅到了其中的商機,紛紛推出代客拍牌等業(yè)務,“黃牛”則伺機囤積二手車牌炒賣,連一些銀行也迎合著推出“車牌貸款”產(chǎn)品。
在這一條龍的車牌產(chǎn)業(yè)鏈和利益鏈的推波助瀾下,上海車牌價格的高企也就不足為怪了。
據(jù)透露,上海正在研究的打擊“炒牌”新措施可能是將二手車牌納入統(tǒng)一管理。目前有關部門已在進行平臺系統(tǒng)的建設,而憑購車發(fā)票購買新增機動車額度標書的措施也將適時出臺。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一旦要求憑購車發(fā)票才可參與拍牌,投資客或代拍公司中絕大多數(shù)人將無法參與拍牌,從而降低競爭激烈度,提高拍牌中標率,人為因素價格推手的影響將大大降低。
專家稱拍賣政策無法避免價格攀升,有必要研究替代措施
面對不斷攀升的車牌拍賣價格,不少人對上海的拍賣限購政策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。有專家分析,牌照拍賣的確延緩了私車增長速度,從2011年到2012年,上海小汽車增長約10萬輛。不過,也有人指出,雖然滬牌車輛數(shù)量控制住了,可越來越多的人上了外地車牌照,這一部分實際上無法統(tǒng)計。
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(guī)劃研究所副所長陳必壯指出,在目前城市交通日益擁堵的大環(huán)境下,上海私車額度拍賣政策仍有其存在的意義,但要通過完善細則來確保車牌價格的合理。
復旦大學社會發(fā)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滕五曉認為,通過拍賣車牌來控制私家車數(shù)量增長,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,也取得了一定效果。不過,從長遠來看,拍賣政策仍有可以商榷的地方。車牌是公共資源,對公共資源的分配盡量不要通過單一拍賣的方式進行,每個市民對車牌的擁有權都是平等的。
車牌拍賣政策的可持續(xù)性,也值得關注。自2012年5月份以來,上海每月私車額度投放量一直保持在9000輛及以上,但這種相對較高的投放量或難延續(xù)。上海市建交委曾透露,上海中心城區(qū)道路容量擴張空間相對有限,新增機動車額度不可能長期維持目前約10萬輛/年的投放量,抓緊研究替代措施十分必要。
城市安全與發(fā)展專家章友德認為,一次次的價格暴漲,已證明額度拍賣制度無法阻擋私車保有量以幾何級增長的事實。應該在使用環(huán)節(jié)設置障礙,讓私家車“好買難用”,同時,提高公共交通便利程度,私車牌照價格自然會應聲下跌。
|
|